原名:巧家五針松
別名:五針白皮松
英文名:Pine
拉丁文名:Pinus bungeana Zucc.ex Endl.
科 屬:松科、松屬。
形態(tài)特征:常綠針葉喬木,高達30米,幼樹干皮灰綠色,光滑,大樹干皮呈不規(guī)則片狀脫落,形成白褐相間的斑鱗狀,極其美觀。冬芽紅褐色,小枝灰綠色,無毛,葉三針一束,葉鞘早落,針葉短而粗硬,長5-10厘米,針葉橫切面呈三角形,葉背有氣孔線,雌雄同株異花。球果圓卵形,種鱗邊緣肥厚,鱗盾近菱形,橫脊顯著,鱗臍平,臍上具三角形刺狀短尖,種子卵圓形,有膜質短翅,花期4-5月,果2年成熟。分布于山西、河北等廣大地區(qū)。喜光、喜濕潤山坡。木材紋理直,輕軟,加工后有光澤和花紋,供細木工用。其樹姿優(yōu)美,樹皮奇特,可供觀賞。
產地分布: 我國特產,分布于太行山南部、中條山、呂梁山、秦嶺、小隴山、岷山、大巴山、伏牛山及熊耳山、神農架等山地。陜西藍田、秦嶺與山西、河南交界的大松嶺、甘肅小隴山、四川江油觀霧山等處均有野生純林。多生長于海拔500~1800米之間。人工栽培遍于長江以北地區(qū),以北京為最多,北至遼寧沈陽及內蒙呼和浩特以南,南達南京、武漢、長沙、衡山、昆明等地。
生態(tài)習性:喜光、耐旱、耐干燥瘠薄、抗寒力強,是松類樹種中能適應鈣質黃土及輕度鹽堿土壤的主要針葉樹種。在深厚肥沃、向陽溫暖、排水良好之地生長最為茂盛。對二氧化碳有較強的抗性。
園林用途:干皮斑駁美觀,針葉短粗亮麗,是一個不錯的歷史園林綠化傳統(tǒng)樹種,又是一個適應范圍廣泛、能在鈣質土壤和輕度鹽堿地生長良好的常綠針葉樹種。孤植、列植均具高度觀賞價值。
繁育栽培:以種子繁育為主,冬季需要層積催芽。
白皮松是東亞唯一的三葉松,我國古代尚多。今湖北、甘肅、山西、河南、四川有野生片段林,在成片純林中只有陜西西鄉(xiāng)、藍田有之。唯漢中市西鄉(xiāng)白皮松面積最大,為亞洲之最。
白皮松,別名白骨松、三針松、白果松、虎皮松、蟠龍松、蛇皮松,是我國特有樹種之一。屬松科。常綠喬木,樹形多姿,蒼翠挺拔,別具特色,早已成為華北地區(qū)城市和庭園綠化的優(yōu)良樹種。近年白皮松已引種美國,世界矚目。
西鄉(xiāng)白皮松以離城12公里的午子山為主,山上現有成片白皮松2500畝,樹高均在10米以上,胸徑10厘米以上者達數萬棵;樹高20余米,胸徑1米以上的古樹尚存10株。基本上屬中齡林,林相整齊,估計有活立木蓄積1284立方米。白皮松一般生長在海拔500-1000米的山地石灰?guī)r形成的土壤中,但在氣候冷涼的酸性石山上或黃土上也能生長。對零下30 ℃的干冷氣候,PH值7.5-8的土壤仍能適應。能在石灰?guī)r地區(qū)生長,而在排水不良或積水地方不能生長。對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污染有較強的抗性。
陜西秦嶺山中的這位松中“皇后”,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重視。全國各大城市熱烈歡迎它去增色添彩,大量引種試驗,調苗綠化。今天,白皮松這位松中“皇后”,正以它美麗的身姿出現在祖國各大城市的行道和公園里。我們祝愿它為城市庭院風光和凈化城市、工礦區(qū)的空氣做出更大地的貢獻。
|